经过将近两年的加沙战事,以色列如今遇到了空前的国际舆论压力。这股压力不仅在民众中蔓延开来,还波及到曾经坚定支持它的西方国家政府。最新一段时间,各大头条都在报道,全球对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态度正从犹豫和冷淡逐渐转变成明显的不满和指责。
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包括法国和英国在内的主要西方国家开始以承认巴勒斯坦国作为一种警戒。7月,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宣布法国打算承认巴勒斯坦国,加入已有一百多个国家认同该国的阵营。几天之后,英国更进一步,明确表示如果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前仍未实现停火,他们也会承认巴勒斯坦国。对英法来说,这么做并不是单纯象征意义的动作,而是为了给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施加压力,希望他调整政策。
这种变化在媒体界也很明显。甚至连一直支持以色列的《自由新闻》(The Free Press)都发表文章提到,虽然不能确定加沙是否正发生反人类罪行,但这个可能性确实存在。这一措辞上的转变,其实也反映出国际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就算是最坚决的西方支持者,现在也越来越担心以色列在全球的形象会受长期损害。
数据显示,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到了今年6月,在主要的西欧国家里,以色列的净支持率都已经掉到40点以下了。在法国、德国和英国,大概只有15%的受访者觉得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是对哈马斯10月7日袭击的“相称或合理的回应”。就算是在铁杆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最新的民调也显示,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对以色列应对加沙冲突的方式感到不满。
比起公众的看法,政府的谴责声势越发高涨。不只是英法等国家表达了立场,德国政府的态度转变尤其让人觉得意外。就在称以色列存在是现代德国“核心责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宣布,德国将“暂停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虽然欧盟委员会仍坚持不全面暂停《以色列与欧盟的协会协议》,但他们已经加强了措辞,还在考虑部分停止协议的可能性。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时候出现这个转折点呢?毕竟,加沙的苦难已经持续了差不多两年了,说实话,这变化也算有点突如其来吧。
事实的压倒性:否认变得不可能
支持以色列最坚定立场的人们常用的辩解,现在变得越来越站不住脚了。虽然哈马斯掌控着加沙的卫生部门,也公布了一些伤亡数字,但目前积压的证据显示,伤亡情况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惨烈得多。至于以色列当局对这些指责的否认,也越来越像是在说一些“假造的暴行”或者“摄影师误导国际媒体”的阴谋论了。
虽然让国际记者亲自到加沙进行实地调查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办法,但以色列当局一直在阻挠这事。有报道称,天空新闻的记者获准跟随援助飞机进入加沙,但他们被禁止拍照,还被警告说要是继续拍摄,就会暂停未来的援助。
加沙地带的人道状况已经变得难以维持。国际救援组织的医生反映,一些孩子的伤势表明遭遇了有目的的攻击,而医院里基本的止痛药都短缺。即便像以色列支持者所说的“援助被抢”,也不能说明巴勒斯坦人有特别的道德缺陷,而是反映出他们的绝望,这一点如今已被全世界所察觉。
极端言论的不可容忍
另一股推动全球舆论变化的原因是,以色列政府不断否认指控,官员们的极端言论也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在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定居者对巴勒斯坦人的袭击持续不断,而且一些以色列高官的发言更让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以色列政府中一些最激进的部长,比如贝扎莱尔·斯莫特里奇,多次呼吁吞并加沙,还主张让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西岸的“自愿迁移”,驱逐他们。另一位部长阿米海·埃利亚胡则认为,以色列没有义务供养巴勒斯坦人,应该把他们赶出这片土地。当像世界粮食计划署这样的国际权威机构,把加沙的状况从“苦难”升级到“饥饿”和“急性饥荒”时,极端的言论和现实的残酷之间的矛盾变得愈发难以调和。
美国校园抗议的意外效应
虽然不算最关键,但同样值得留意的是,美国学校里的抗议运动和随之而来的反犹太情绪基本上已经平息了。2024年那些抗议大多本意是好的,不过有些运动提出的极端诉求,以及校园里那种混乱的场面,被不少美国人看成是一种不太好的信号。随着暑假的到来,抗议逐渐退去,大学方面的管理层、警方,甚至特朗普政府的压力都让这一过程变得更快了一些。
真是挺讽刺的,抗议活动一平息,美国主流和保守派的评论员反倒更方便批评以色列的行动。他们不用再担心被归为极端运动的阵营,也就多了点发挥的空间。甚至有共和党的人物,比如跟“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有关的塔克·卡尔森,也开始公开质疑美国支持以色列打仗到底是为了啥。
到底这些努力能不能真正解决加沙的苦难,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不过一个好消息是,越来越多以色列人和他们在世界各地的支持者开始担心该国形象受损。以色列内部的官员和学者们也逐渐站出来反对全面占领加沙。最新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4%的以色列受访者支持与哈马斯达成协议,用释放所有人质换取战争的停止。
山东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